1.五大洲地中海气候的差别。

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

3.各种气候中分别对应的植物的叶子的特点是怎样的

4.温带大陆性气候代表性植被是什么

5.各个气候带对应的自然带,分布规律,以及特点

气候和大气有什么区别_大气候对应

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很多的要素组成,包括地形、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等等,其中气候要素是一个重要的要素,不同的区域由于区位条件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高寒气候等。

在所有气候类型当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年降水量稀少,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相对应的,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域,通常分布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区域,导致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所以亚欧大陆内部分布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包括我国的新疆地区、中亚地区,西伯利亚地区等地区,面积巨大。综上,我们得知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内陆地区,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不是分布在“温带内陆地区”的呢?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除了典型的分布情况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分布,并不完全吻合“温带内陆地区”,我们可以来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亚洲的伊朗高原,我们观察到伊朗高原的纬度位置较低,大约是28°N至36°N之间,从纬度位置来看,伊朗高原在热量带上属于亚热带地区,但是气候类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为什么呢?

伊朗高原虽然纬度位置较低,但是由于高原地形,平均海拔在1000至1500米之间,由于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影响,大约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所以在伊朗高原年平均气温相对同纬度地区要低,表现出温带地区的气温状况。另外,位于伊朗高原西侧的阿拉伯高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伊朗高原也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印象,盛行下沉气流,年降水量稀少,所以在气候特征上表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二个例子是南美洲南部的安第斯山脉以东地区,地形单元主要属于巴塔哥尼亚高原,也分布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我们发现南美洲南部地区,陆地形态狭长往南延伸,陆地面积不大,该区域距离海洋很近,很多地区都是沿海地区。为什么这距离海洋如此近的地区,会形成终年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呢?

此处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并不是深居内陆,反而是沿海地区,但是却没有得到海洋的水汽,导致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自然植被以荒漠植被为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受西部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从北至南贯通南美洲,而该地区受盛行西北带控制,西风带带来了大量太平洋的水汽,受到南北走向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在山脉西侧迎风坡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位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则形成“焚风效应”,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盛行西风背风坡的位置,是此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成因。

五大洲地中海气候的差别。

1、春季:

春天由冬转春,天气渐暖,温度上升较快。2月份平均0 ℃等温线已由淮河推过黄河,3月份到达内蒙方南部,4月份除大兴安岭北段、阿尔泰山、天山西部及青藏高原等山地地区外,其它地区都回升到 0℃以上。

东北和准噶尔盆地 0℃至6℃,黄、淮流域和塔里木盆地达12℃至16℃,长江以南达16℃至26℃。春季降水很少,除江南地区产生一个范围相当广阔的春雨区外,其它地区仍是干旱少雨。

2、夏季:

夏天夏季的主要特征是高温多雨。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广大地区7月气温在20 ℃至28℃。淮河流域以南,一般在28℃至30℃。吐鲁番盆地极端最高气温达48.9℃。青藏高原在10℃以下。夏季风来自热带海洋, 是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在长江以南到南岭以北的地区以及新疆西北部山地,占全年降水量的40%以下,华北、东北大于60%,青藏高原大部分在70%以上。在宜昌以东、北纬26℃至34℃之间是梅雨区,一般 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期, 前后持续近一个月。

3、秋季

秋天秋季是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气温与春季成相反方向变化,由暖变冷,10 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基本上与4月份相似。大兴安岭、天山以及青藏高原地区,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华北地区月平均气温在6℃至16℃之间。

淮河、秦岭以南、南岭以北地区,在16℃至22℃之间。华南在22℃至24℃之间。降水量较少,除东南沿海、青藏高原东侧、秦岭以南及川黔地区占全年降水量的 30%以上外,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在15~20%之间。

4、冬季

冬天冬季是全年最冷的季节,1月又是冬季最冷的月份,全国有三分之二以上国土,平均气温在0℃以下。l 月等温线中的0℃等温线,大致通过淮河、秦岭一直向西延伸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然后穿过横断山脉到达西藏的林芝、德让宗。这条线以北地区,江河一般都冰冻。

东北、西北以及大部分青藏高原,一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其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阿尔泰山及藏北高原还在一20℃以下,大兴安岭以北在一30℃以下。我国的“北极村”漠河镇极端最低气温达一52.3℃。在0℃等温线以南地区,江河无冰冻期,只有飘雪现象。

南岭以南地区都在10 ℃以上。台湾、海南岛南端及南海诸岛都在20℃以上。总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自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增高逐渐降低,南北气温相差极大,达50℃以上。平均每向北增加一个纬度,气温递降1.5℃。

扩展资料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划分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1、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2、天文学分类法(即西方分类法)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3、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用气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这种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农业,故运用较多。

4、气候统计法,因为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因此,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浅论: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从极大值(或极小值)向极小值(或极大值)过渡的典型特征。

因此,把春分作为春季的中点,和把秋分作为秋季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夏季里,昼最长,夜最短,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该日地表获得太阳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为夏季的中点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为冬季的中点也是很科学的。

但是,从实际气候上讲,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时候,气温高低的极值都要分别推迟1~2个月。我国有“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别安排为夏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期,与实际气候能更好地对应。

所以,西方四季划分更能体现实际的气候意义。 无论是我国的具有天文意义的四季划分,还是西方具有气候意义的四季划分,都是天文上的划分方法。

这是因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确切的含义,都是把全年分成大体相等的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它们都不能反映各地气候的实际情况。通过这种方法划分的季节,就是天文四季。

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在半球的范围内,每个季节有统一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并且在半球范围内,每一地点均存在着这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等长的。天文四季具有理论意义,气候四季具有实用价值。天文四季是气候四季划分的基础。

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气候四季则是局部区域(中纬地区)统一的。天文四季的划分取决于天文现象的变化,气候四季的划分取决于气温的变化。

无论哪个半球的哪个地点,都有等长的天文四季;而气候四季则在同一地点也不一定等长。这是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的主要不同之处。

百度百科-中国的四季气候

百度百科-四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

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征

亚洲

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非洲

①干燥(a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部和北部;b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港湾,减少了海洋的影响;c东北部紧邻亚洲大陆干燥区,从那吹来的东北信风性质干燥)②暖热③气候南北对应

欧洲

①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②海洋性显著(a西风带;b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山脉东西走向;d北大西洋暖流)

北美洲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②气候类型多样

南美洲

①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②热带气候为主③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大陆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截然相反)

大洋洲

①干旱区面积大(山地偏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②降水分布呈半环状(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

各种气候中分别对应的植物的叶子的特点是怎样的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一、温带大陆性气候介绍

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北纬40°至60~65°之间的内陆与大陆东岸。冬季在大陆性气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生长季南部约200天,北部仅50~70天。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西北、西伯利亚大部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

二、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及植被类型

一、成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气温变化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

二、植被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黑钙土。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土壤是荒漠土。

温带大陆性气候代表性植被是什么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生活型:以高位芽占优,巨高、大高位芽为主。

叶型:以中大型叶为主。

季相:终年常绿,无季相变化。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与热带雨林差别不大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稀树草原带(萨瓦那带)——地面芽和地下芽占优势,季相明显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生活型:高位芽为主(较亚常阔矮)

叶型:也较小,革职,旱生特征发达,叶硬度较亚常阔大

季相:终年常绿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活型:乔木高度差不多,林冠呈波浪形,以高位芽植物为主,

占70%

叶型:乔木叶子以小型叶为主。

季相:常绿,无明显季相变化

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活型:地面、地下芽占优势,高位芽也占相当比例 叶型:中生植物特征

季相:有季节性的交替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

极地气候--极地冰原带、寒带苔原带

湿润气候——植物叶子大而薄,根系不太发达

干旱气候——植物叶子小而厚,根系发达

炎热干燥——叶子退化成针状,根系很发达

寒冷气候——植物低矮,耐寒

湿润则生树木,半干旱则生草类,干旱则生荒漠植被

各个气候带对应的自然带,分布规律,以及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代表性植被: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黑钙土。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土壤是荒漠土。

典型区域

亚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最为典型。

首先,亚洲的广大内陆地区和高纬地区与其它大陆同纬地区相比,具有冬寒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极大、降水季节集中等气候特点。

其次,亚洲内陆气候要素变化极端,这也是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突出特点。

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内地距海遥远,大陆轮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同时本洲又是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削弱了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根据纬度愈高和距海洋愈远气温年较差愈大的原理,亚洲广大的内陆和高纬地区的气候与其它大陆同纬地区相比,具有强烈的大陆性。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最大年较差达62.3℃。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根据气候,把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带。由于温带和寒带在南北半球各有一个,这样地球上就分成了五个气候带。

热带气候又可分成三种不同类型的气候,即赤道气候、热带气候和副热带气候。

赤道气候,即赤道地区的气候,它的特征是:全年气温高、湿度大、闷热多雨。赤道气候年平均气温一般在25-之间,全年气温变化较小;

全年多雨,陆上午后多雷雨,海上夜间多雷雨;年降雨量通常在1000—3000毫米之间,各月分配均匀。非洲的刚果盆地、几内亚湾东侧海岸、南美的亚马孙河流域、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均属于赤道气候。

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全年可分干季和湿季两个季节,风暴甚多。印度、缅甸、越南和我国的海南岛都属于热带气候。

副热带气候:全年较长时期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和活动的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我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属于这种气候。

温带气候: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四季雨量分配均匀,云量多,湿度大,欧洲的英国、荷兰等属于这种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雨量稀少,且集中在夏季,我国新疆、甘肃等地属于、这种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海洋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大陆季风气候,寒冷干燥,我国长江流域以北东部地区属于这种气候。

寒带气候,即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有两种类型,种是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10C之间,冰雪可短期融化,并有少量雨水,可生长苔原植物,亦称“苔原气候”。

另一种是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冰雪终年不化,又称“冻原气候”武“永冻气候”,亚洲和北美大陆极地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这种气候。

扩展资料:

古代希腊亚里斯多德就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把地球气候划分为五个气候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称为天文气候带或数理气候带。这种古老的气候带划分方法,只是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所以也称为太阳气候带。

温带处于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度梯度大,气候有极大差异。温带如此大的面积,与实际气候分布很不相称。因此,温带一般又分为三个带,即:亚热带、温带和冷温带。

赤道无风带是空气辐合的地带,除了全年高温外,也全年多雨,不论气候和植物都与热带其他地区有明显不同,况且热带面积也 太大,所以又从热带中划出赤道气候带。

热带就只包括赤道气候带与回归线之间的地区。这样,地球上的气候带就包括: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温带、冷温带和寒带。

百度百科-气候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