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

2.近十年来最强沙尘天气来袭,这轮沙尘为何这么严重?

气候变暖带来了哪些灾害科普信息_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特别注意,** 后天 里的大冰柜比起 2012 南北极融化 来说过于不科学,后天有个场景是几个人外出拿药品,返回的时候,寒气不断的向下压,问题来了,我们知道,往轮胎里压气时,气筒会变得很热,不止是摩擦,更多的是气体压缩放热,那么寒气下压同样是这样的物理性质,有人计算过,大面积的气流压到地面足够上升几百度(被烫熟了?)

然后解答您的疑问:为什么会突然发生大寒潮?原因有很多,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有所放缓,因为热量带来的气旋让海洋融入非常多的二氧化碳(短期对我们有益)和热量,如果温度继续上升,而海水相对饱和(当然不会饱和,否则动物活不了),让储存的热量太多,会突然的加剧冰川融化。

观点摘自《环球科学》 《 Scientific American 》中国版

还有,**归**,对吧,就如2012,天气热和大地震有什么关系?最后赞同你的观点,爱护环境(文章不错,试试投稿科普杂志?)

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

近年来,气候变暖对北极熊的威胁刷爆了网络。这里要提醒大家,热议32℃的那个地区位于北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欧洲一直是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热的,北极熊在这里分布的南限也一直比西伯利亚、加拿大要靠北得多。气候变暖是个长期累积过程,海冰不会因一日高温融化,北极熊也不会因一日炎热而消亡,大家不必对某一地区的局部天气过分担忧。

很多小编把气候变暖和北极熊扯上关系,但并不清楚个中缘由,把海冰季节性消融、北极熊登陆等正常现象都当成了气候变暖的恶果。现在,动物志给大家科普一下北极熊的生活习性,以及气候变暖究竟如何影响北极熊的生活。

北极熊的生存环境:海冰至关重要

要搞清楚气候变暖对北极熊到底有什么危害,必须先弄清楚北极熊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现在在一些媒体的宣传下,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即北极熊的生活必需很低的气温,气温升高北极熊就会被热死,或者因海冰融化而无处可去,就将灭绝。实际上,不同于鲨鱼、鳄鱼这样的变温动物,北极熊所属的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能很好地调节体温,通常不会被直接热死的,在一些温带的动物园里也饲养有北极熊就是很好的证明。北极熊擅长游泳,能横渡大片海域,也不会被淹死。

对恒温动物来说,温度通常是通过影响食物的获取而间接影响动物分布的。北极熊的主食是海豹,其中最重要的是环斑海豹。北极熊虽擅长游泳,但它在水下是游不过海豹这类鳍脚动物的。要海豹,必须要海冰。海冰限制了海豹获取氧气,当海豹浮出水面呼吸时,北极熊的机会就来了。另外,海豹生产幼仔也是要在冰面上完成的。总之,北极熊总是守在冰面上守株待兔,待海豹出现立即捉住并食用。因此,北极熊分布在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被海冰覆盖的地区,主要是北冰洋,还有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最北端。

那么是不是海冰越多、越厚,就越好呢?也不是。如果冰面太厚,不结冰的水面很少,海豹因缺乏食物食物、难以接触到空气而数量很少,北极熊也缺乏海豹的场所。这样的环境,它们怎么会喜欢呢?

北极熊环境需求就是这样一种悖论,气温过高,鱼类多,以鱼为食的海豹也多,但海冰少,北极熊无法捕获海豹;气温过低,海豹就少,且海冰太多、太厚,北极熊还是很难捉到海豹。北极熊有一个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实际上所有动物都是如此。

最适宜北极熊生存的环境,既要有封闭的冰面,也要有开放的水面,现在全球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地区是北极圈附近、靠近大陆和海岛海岸线的一些海域。在北极较高纬度地区,一些海域受风、洋流、地形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一些开放的水面,我们称之为冰间湖;冰间湖周围也非常适宜北极熊生存。下图为巴芬湾北方水域的冰间湖。

北极熊生存需要陆地吗?

北极熊是菲普斯1774年定名的,其学名Ursus maritimus含义为"海滨的熊"。这体现了早期博物学者的一种认识:即北极熊是生活在北冰洋沿岸地区的。这里面有个误区,北极熊虽然在靠近海岸的海域里数量比较多,但在整个北冰洋地区都是有分布的,人们在很靠近北极点的地方也发现过北极熊。北极熊不仅是海滨的熊,更是海洋的熊。

北极熊登陆,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哈德逊湾等较低纬度地区,北极熊在海冰完全融化的时候要登陆避难,除了人类垃圾、鲸鱼尸体和真菌子实体以外,在陆地上它们几乎获取不到任何有用的食物,它们能在陆地上捱过这几个月的食物拮据期,靠的是冬季和春季在海冰上的。二是怀孕母熊通常到陆地上挖巢穴生产。她们在穴中生育,并带着宝宝继续在洞里生活三四个月的时间。一旦小熊长到足够大,能适应冰冷的海冰和海水,她们就立即带着小熊返回到冰面上去觅食。

北极熊离开陆地就不能生存吗?过去的博物学者和猎人认为,母北极熊必须要在陆地上建巢生小熊,没有集中建巢地的地方就没有北极熊固定的种群,只是一些流浪者组成的临时性种群。现代科考证明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波弗特海地区的母北极熊就从来不去陆地上生产,因为这里毗邻的陆地——阿拉斯加北部的地形非常平坦,无法形成很厚的积雪,而母北极熊要在早冬就有足够深的积雪供她们挖洞,还要挖洞后继续下大雪把它们盖住。波弗特海的母北极熊一直就在浮冰上筑巢生产,至今也生存的好好的。

另外,动物学家近些年来才发现,北极熊在北冰洋中心的洋盆地区还存在一个种群。北冰洋中心远离大陆,也没海岛,这里的北极熊几乎可以肯定是终生不登陆的。下图为北冰洋洋盆的一只怀孕母北极熊。

北极熊到底属于海洋动物还是陆地动物,一直有争议。最准确的说法可能是"海生陆基动物"。海生,意味着北极熊从海洋中获取食物,是隶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陆基,意思是北极熊需要立足于陆地之上,这里陆地的表现形式是海上的浮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北极熊既是海洋动物,也是陆地动物。有关北极熊登陆的更多资料,可关注动物志阅读,或点击文末链接。

南北方北极熊生存的差异

北极熊的分布范围总的来说都是北方,而且是地球的最北端。但从北至南也有40多个纬度的跨越,不同纬度的北极熊的生活有很大的差异。

以哈德逊湾为代表的南部北极熊。哈德逊湾是全球北极熊分布的最南端。这里的海冰每年6月就开始融化,到7-9月份大部分海域都没有冰面覆盖,这时候北极熊就要登上陆地。北极熊在岸上通常会找个土洞躲起来,既避暑又节省体力。从10月份开始,海面开始重新冰封,多数北极熊在10月底11月初回到冰面上。特殊的是怀孕母熊,她们从土洞直接转移到雪洞里准备生产,到12月份分娩,翌年3月才走出巢穴,带着幼仔返回冰面上。哈德逊湾的母北极熊连续8个月不吃不喝亦不排泄,是哺乳动物时间最长的禁食期,在此期间还要完成生育、哺乳幼仔的任务,把幼仔从1.5千克抚养到15千克左右。所以,母北极熊是动物界最了不起的妈妈。类似的地区是戴维斯海峡。

以波弗特海为代表的中部北极熊。动物学家发现,这里的北极熊全年存在两次大迁徙,6-7月向北迁徙,11-12月向南迁徙。6月份南部靠近阿拉斯加海岸的海域冰解,北极熊开始北上找冰,8-10月就在北方。10月是南波弗特海近岸浅海地区出现浮冰的第一个月,之前北迁的北极熊开始南返,11-12月占领整个南波弗特海海岸,冬季和春季就在这里。这种夏季北上找冰、冬季南归的模式还见于很多地区,如楚科奇海和白令海,这两片海域的北极熊其实是一个种群,夏季北极熊完全撤出白令海退到楚科奇海,冬季再回来。

以加拿大高北极(北极群岛北部)梅尔维尔子爵海峡为代表的北部北极熊。这里气温很低,海冰一年到头都很丰富,北极熊既不需要登陆避难,也不需要北上找冰。相反,到冬天,这里气温太低,海冰太多、太厚,北极熊很难捕到海豹,为躲避暴风雪和糟糕的状况,它们不得不使用一些庇护所暂作歇息,通常12月中旬进入庇护所,2月初从里面出来。动物学家发现,它们1月份活动开始增多,3-9月一直保持在高水平,10月份开始下降。

巴芬湾是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里既存在夏秋季冰融的问题,也存在冬季海冰太多的问题,这里的北极熊每年有两段时间使用庇护所。秋季使用庇护所的时间是9月中旬至11月上旬,而冬季使用庇护所的时间主要在12月下旬至3月。秋季使用庇护所的时长为50-70天(平均56天),而冬季使用庇护所的时长为35-86天(平均65天)。类似的地区还有加拿大北极群岛东部一些地区。

总而言之,纬度越高的地区,北极熊冬季使用庇护所越多,而夏季使用庇护所越少。在纬度最高的北冰洋中心,北极熊冬季进入庇护所的时间应该更长。

上表是不同地区北极熊季节节律的差异,文字描述的是公熊和未怀孕母熊的活动,涂灰色的部分是怀孕母熊额外的冬眠生产季,怀孕母熊每年比其他的熊少三四个月的正常时间。

气候变暖对南北方北极熊的不同影响

很多读者看了上面的表格不禁为哈德逊湾的北极熊担心,怀孕母熊刚刚结束四个月冰融期的避难,就直接转入冬眠生产季节,8个月得不到食物。实际上,那里的北极熊之前活的相当滋润。北极熊幼仔出生于12月前后,翌年3月至4月跟着母亲走出巢穴,来到海冰上;多数地区的小北极熊要跟着母亲直到其生命第三年的春天,此时它们约2.3岁。它们在这时候断奶并独立生活,即使母熊立即发情,与成年公熊求偶、交配并怀孕,她们也要到冬季才能生育它们的下一胎幼仔,这样就是每三年繁殖一胎幼仔。在波弗特海的研究表明,母熊平均每四年繁殖一胎幼仔。

而在哈德逊湾,多数小熊在第二年春天即1.3岁的时候就断奶并独立生活了,很多母熊立即发情并怀孕,当年冬天就生产,实现了每两年繁殖一胎幼仔。研究证实了哈德逊湾的北极熊曾经是全世界最为欣欣向荣的一个种群,这里不仅小熊独立最早,公熊成熟也最快,很多公熊5岁就能达到体成熟,而其他很多地区公熊要长到十岁以后。这里的北极熊一直经受着人类沉重的压力,但依然能维持种群平衡,靠的就是得天独厚的海豹和捕猎环境。

然而,气候变暖改变了这一切。20世纪90年代后期,哈德逊湾海冰消融的平均日期比70年代和80年代初提前了两周。这里的北极熊尤其是怀孕母熊,主要靠春天和初夏大量觅食海豹,才能捱过晚夏和秋天的冰融期。怀孕母熊与其他北极熊不同,她们在秋天冰重新冻结以后仍留在岸上,连续八个月不进食。她们必须在春天和初夏积累足够的脂肪,才能如此长时间不进食。冰融时间早导致母熊觅食时间短,这意味着母熊入穴前积累的脂肪显著减少。在哈德逊湾发现,成年母熊体重下降,首次生育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小到2.3岁才离开妈妈,而不再提前一年就断奶并独立生活。哈德逊湾处在北极熊分布的最南限,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最大,如果海冰继续退化,该地区的北极熊的生存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相反,在那些海冰过厚限制北极熊食物获取的地区,气候变暖可能对北极熊有利,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冰盖变薄和冰季缩短能增加北部地区的海豹数量,并改善北极熊的捕猎环境,从而大大增加了从食物链上传递来的能量。如果北冰洋中心的北极熊听说了海冰要变薄、一些冰间湖将出现的消息,它们该高兴地跳起来了!

动物志查阅了最新资料,目前全世界约有22000-31000只北极熊,比十年前略有增多。这两三万只北极熊分为19个确定的种群和一个尚有争议的种群(北冰洋中心)中,这些种群都没有下降趋势,也没有生境破碎化的情况发生,更没有灭绝风险,包括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哈德逊湾种群。总的来说,近几十年来,北极熊的生存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

目前,全球研究北极熊的专家公认气候变暖是北极熊生存的最大隐忧。尽管高纬度的北极熊可能在短期内受益,如果海冰范围持续减少,最终全世界的北极熊都会受到影响。北极熊与浮冰密切相关,它们在上面进行、交配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因此,冰盖的持续大规模减少必将最终影响到它们的生存。我们现在要做的,一方面要提高警惕,防止气候变暖不断加剧使北极熊遭遇灭顶之灾,另一方面则是要正确认识气候变暖对北极熊的影响,一味危言耸听、以讹传讹,无疑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恐慌和无用的工作,这对北极熊的保护也是不利的。

近十年来最强沙尘天气来袭,这轮沙尘为何这么严重?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需要使用简报的场合越来越多,简报是单位领导对一些问题做出决策的参考依据之一,也是单位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拟定简报真的很难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 篇1

 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 为提倡减灾从身边做起,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动员社区的每个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同时加强防范和应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和技能。新街口街道北门桥社区于5月9日下午,组织了近80余位居民在社区三楼活动室,开展了以“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为主题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活动中,北门桥社区防震减灾宣传员利用社区远程教育平台,播放了相关地震抗灾宣传教育片,并向参加人员详细讲述了地震的防御与减灾、地震波的类型、地震震级大小等地震基础知识,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和介绍了国内外各种灾害的情况,以及减轻灾害的重要方法。从灾前的必要准备、震时的避震应注意的事项、灾后如何进行自救互救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社会公众防灾避灾常识。

 随后,在“防灾减灾知识有奖竞答”互动环节中,居民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回答对的居民还领取了社区精心准备的小礼品。

 通过此项宣传活动的开展,积极营造了浓厚的“防灾减灾日”宣传氛围,并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强化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使防震减灾知识得到了大力普及,为促进我社区居民安全意识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 篇2

 按照中国气象局和黑龙江省减灾委关于做好2017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要求,黑龙江省气象局紧密围绕活动主题“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提前准备,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一是制定科普宣传活动方案,组织全省各级部门围绕提升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增强城市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等,开展主题鲜明、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多角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利用新媒体向公众主动推送各类科普信息,在微博“龙江气象”上发起防灾减灾日科普征文、答题活动。

 二是依托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基地,突出部门特点,加大向公众开放力度,开展特色活动,吸引公众参与,加快推动全省5个防灾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气象科普基础设施综合能力。

 三是近日省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卫东做客省zf政务访谈栏目,就有关城市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气象现代化建设等内容,在线进行权威解答,为公众解疑释惑,传递气象声音。

 四是气象与多部门联合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发放科普资料、展板宣传、专家讲解、问卷调查、现场体验等多种形式,力求活动更“接地气”,深入了解公众防灾减灾需求,进一步提升科普宣传活动效益。五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加强对科普的集约和整合,在省局网站等开辟科普专栏,吸引公众线上线下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科普宣传氛围。

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 篇3

 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辖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在第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嫩江镇警民社区在社区繁华地段开展了“5.12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宣传活动。

 在接下来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将以摆放展板、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粘贴标语、设置宣传台、组织居民学习等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活动。活动号召社区每个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关注身边的各类灾害风险,增强防范和应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心里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的防灾减灾社会舆论氛围。

 今年“5·12”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为紧紧围绕此次主题,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强化居民日常自救技能。近日,我局组织区气象局、红十字会、人防办、消防中队、柴桥派出所、驻北仑92058部队3分队等单位在柴桥街道瑞岩社区开展综合性“5·12”防灾减灾活动。

 首先,由居民代表向大家宣读了家庭防灾减灾的倡议书,提醒大家平时就要有防灾减灾意识,储备必要的生活、减灾物品,做到灾害来前有备无患。

 然后,宣传活动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以学习的内容为基础,居民们踊跃参加,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示范,手把手地教大家心肺复苏术的技巧和要领,把握“黄金4分钟”。

 最后,消防中队还向居民们演示了家庭灭火器的操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家庭的自我救援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营造了良好的防灾减灾氛围,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综合防灾能力,使居民们对“5·12防灾减灾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进一步推进我区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街道(乡镇)正在陆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5月9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琼姬墩社区首次警民恳谈会在居委会召开。来自社区物业公司、居民、社区民警、居委会等方面的人员共15人参加了此次恳谈会。

 恳谈会上,社区民警首先向居民们通报了近期社会治安方面的一些情况,并介绍了一些防范电话和网络的技巧,并指导如何成立社区的治安巡逻队伍等事宜。

 社区居民们就自己关心的社区安全等问题,也纷纷畅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居民们反映最多的就是社区养犬的问题。社区内存在着不文明养犬的行为,比如不办理养犬证,出门时不牵住爱犬,使犬只对行人造成安全隐患等。社区民警根据居民反映的情况,督促物业公司做好居民养犬日常管理和情况统计,接下来将根据统计情况由社区协助派出所共同做好违规养犬查处工作。

 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警民在交流畅谈中,也就一些基本的逃生技能进行了介绍补充,提升了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指出了很多防灾减灾错误操作方法。

 此次恳谈会持续了两个小时,居民们与社区民警面对面沟通,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警民携手,共创社区平安。

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 篇4

 5月13日是我国第x个“防灾减灾日”,洛阳市在洛龙区举行了防灾减灾消防安全综合演练,也拉开了“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的帷幕。

 由于洛阳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20xx年以来,洛阳市因自然灾害造成1025万人次受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涝、风雹等灾害呈现强度增大的趋势,洛阳防灾减灾形势十分严峻。为增强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技能,市民政局组织开展了“国家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

 从5月13日开始,洛阳市减灾委、洛阳市民政局围绕“科学减灾、依法应对”这一主题,组织由各县(市)区和市民政、国土、水务、农业、卫生、气象、公安消防、地震、科协、红十字会等29个市减灾委成员单位参加的宣传教育活动。此次活动,除了悬挂横幅、宣传板报、张贴挂图、发放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资料等传统宣传外,还利用市广播电台、电视台、洛阳日报、洛阳晚报等媒体制作防灾减灾公益广告7期,洛阳移动通信向公众发送防灾减灾日主题公益短信70条。

 宣传周期间,还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设施和场所,在洛阳市科技馆、洛阳市科普馆、洛阳市博物馆、洛浦公园大型避难场所开设了防灾减灾专区,开展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技能学习体验活动。同时,针对暴雨、城市内涝、大风、滑坡、泥石流等易发灾害可能带来的'威胁,重点对洛阳机场、洛阳火车站、洛阳火车东站、龙门高铁站、汽车站、城市桥梁隧道、各级学(院)校、各大医院、各大型商场等重点部位进行隐患大排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治或限期整改。

 今年洛阳市的“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规模空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将会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群众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洛阳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水平。

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 篇5

 今年5月12日是第x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桂林市象山、秀峰、x星、叠彩等4城区及市直有关部门走上街头,开展以“科学减灾,依法应对”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通过向广大市民发放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资料,现场进行应急救护知识模拟教学、防火知识讲解,以及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等活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市民防灾意识和急救技能。

 “如果在灾害中伤到手臂、脚这些部位,应该怎么利用身边物品做应急处理呢?”在x星区社山桥社区,市红十字会专家现场讲解应急救护知识,吸引了数十名社区居民。

 “最近桂林遭遇的暴雨、冰雹等灾害蛮多,近几年国内外也不时发生地震灾害,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知识很有必要。”居民张先生说。他告诉记者,以前以为遇到突降冰雹,要开车加速离开,现在看来是错了,车速越快冰雹砸下来的威力反而越大,应该降低车速,尽量停在地下车库或者背风地方,以免车被冰雹砸坏。

 当天,4城区宣传现场活动丰富多彩。x星区开展了防灾减灾应急演练、防火知识讲解等;秀峰区丽君社区举行小型联欢会,社区“能人”将防灾避险知识编成山歌,让大家既得到,又学到了知识。

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 篇6

 广州民政局救灾处处长陈忠文11日称,由于广州属沿海地区,目前主要面临的自然灾害是台风和洪涝。20xx年因自然灾害造成26万人口受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风、暴雨等灾害呈现强度增大的趋势,广州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5月12日是中国第x个“防灾减灾日”。广州市减灾委员会、广州市民政局等部门当天举办了20xx年广州市“5.12防灾减灾日”大型公益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

 广州民政、国土、水务、农业、卫生、气象、公安消防、地震、科协、红十字会等广州减灾委成员单位,围绕“5.12防灾减灾日”主题,开展现场咨询活动。除了发放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资料外,现场还利用橙色烟幕和搭建充气帐篷模拟火灾逃生现场,进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还请志愿者和社工向民众示范医疗急救措施,增强广大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吸引了近200多人参与活动。

 陈忠文表示,去年,广州频繁遭遇暴雨、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特别是增城、从化“5.23”特大洪涝灾害给广州市造成了严重影响。广州各级民政部门向受灾地区发放救灾物资共计178078箱(件),价值573.875万元;发放各类救灾补助资金874.72万元;完成217户因灾“全倒户”灾后房屋重建工作,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和灾民基本生活。

 陈忠文表示,近年来,广州民众救灾防灾意识的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广州地处海陆结合部,自然灾害相对频繁,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时有发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风、暴雨等灾害更是呈现强度增大、数量增多的趋势,广州防灾减灾任务依然艰巨。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分批完成了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3459名灾害信息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任务,实现了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提出的“每个社区(村)至少要配备1名灾害信息员并进行培训”的工作目标。同时,广州与市气象部门密切协调,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将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免费发送至各级灾害信息员及灾害管理工作人员,为提前做好自然灾害防御工作打下基础。

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 篇7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五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丁栅中心学校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一、5月4日,学校利用学生家长会的机会,由姜建忠副校长向全校的学生家长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姜校长着重围绕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防溺水、传染病预防等方面作了介绍,努力提高全体家长的防灾减灾意识,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保障学生的安全。

 二、学校自去年创建市人防教育示范学校以来,开辟了人防宣教室。在这次防灾减灾系列活动中,利用学校人防宣教室,组织学生观看防震减灾教育片以及防震减灾系列,向学生介绍简单的人防民防器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防知识,学习相关防震减灾技能,效果明显。

 三、各班开展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各班利用班队课时间组织开展了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充分利用了现代多媒体设备,学生参与积极。

 四、举行应急逃生演练。5月7日下午组织一次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应急逃生演练。学校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制定了详细的演练预案,召开了学校行政会议、全体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等,对整个演练活动进行了精细的布置,对个别安全隐患突出的部位和场所安排专人监管,对演练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段制定详细的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演练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还决定从5月份开始,每周一升旗仪式学生集合都要运用疏散演练的方式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逃生的技能。

 五、出好一期主题宣传黑板报。学校利用宣传栏制作了防震减灾专题板报,分别有交通安全、预防溺水、人防、民防四个主题,内容丰富全面。各班还以班为单位出一期防灾减灾专题教育宣传黑板报,向学生介绍各种安全教育知识,努力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

 六、家校联系共筑安全防护网。天气渐暖,很快将进入夏季,今后一段时间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期。为此学校借5.12防震减灾日系列活动的契机,给每位学生家长下发了“预防溺水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给家长的一封信,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防溺水教育工作。同时,还要求学生及家长共同签订嘉兴市预防溺水承诺书,组织学生进行“预防溺水珍爱生命”大型签名活动。在校门口显眼的位置悬挂了预防溺水的警示牌。

 七、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学校由分管领导和总务处组成专项检查小组,对教学楼、食堂、实验室、体育设施、楼道、车栅等公共建筑设施进行了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基础工作、保障工作,今后,我校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将结合学校的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全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

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 篇8

 在全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日,临沭县严格贯彻各级通知精神,在全县中小学校掀起了“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师生防灾减灾能力。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各学校通过学校网站、学校云平台、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普及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各类自然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措施,切实将“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主题活动作为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安全和谐校园建设,努力营造全体师生参与防灾减灾的文化氛围。

 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各学校通过组织“防灾避险”专题培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以防震、交通安全为主题的防灾壁避险基本常识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防灾减灾展览或应急避险演练专题影片;倡导学生阅读关于防灾减灾书籍、分享避险经历;开展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技能普及活动,努力增强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护自救的基本技能。

 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积极组织人员对学校教学楼、厕所、食堂、学生宿舍、实验室等学生聚焦场所进行了重点排查,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落实责任,立即取防范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各学校针对各自潜在的灾害风险特点,积极争取消防、地震等部门的支持,完善演练预案,周密安排演练程序,组织开展了以防火、防地震等为主题的防灾演练,不断提高学生应急避险技能。

 据统计,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校已累计开展防灾减灾演练130余次、参与师生达9万余人,消除安全隐患10余处,开展安全防灾壁避险基本常识教育活动2000余班次,共有10万人次观看了应急避险演练专题影片。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 篇9

 为让全校师生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技能,保障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提高学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减灾能力,全面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观念,切实提高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在“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丁嘴中心学校开展了以“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一、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利用国旗下讲话,加强宣传,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以“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防灾减灾专栏、板报、黑板报等,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

 二、通过发放告家长书,联合家长、社会力量,配合学校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三、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布置“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明确活动目标、活动措施、方法步骤等,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

 四、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应急避险演练。在抓好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各校要针对防震、防火、交通、溺水、拥挤踩踏、突发公共和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雷击、地震等气象和地质灾害事故发生的规律与特点,开展一次以上全校性防灾减灾应急避险演练。

 五、认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活动期间,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校舍、围墙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地质、地理条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最近最强沙尘的消息刷遍各大媒体,其是:

蒙古国的沙尘进入我国,严重影响我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进入三月,大地回暖,植被还没长起来,冰雪融化,地表裸露。前期蒙古国以及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偏高明显,普遍偏高5-8℃,这为沙源地冰雪融化,沙子?活跃?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另外,蒙古国大部分地区近期的降水比较稀少,地表条件非常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

此次传输动力蒙古气旋较强,在东移过程中,气压梯度极大,形成大风。地面丰富的沙源上升运动吹到高空,在高空大风的吹袭之下,源源不断往南输送。

数据统计,每年进入3月以后,我国北方沙尘天气进入高发期。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北方沙源地开始解冻,加之降水较少,难以抑制沙尘,便为沙尘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这个时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然频繁,大风天气多发,就容易把地表的土或沙吹起来,从而形成沙尘天气。

其影响因素有哪些了?

1.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

2.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沙尘暴形成的物理机制

3.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主要危害

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

沙尘暴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